隨河南省政府應急專家組
赴臺交流考察報告
2013年8月
7月28日~8月4日,應臺灣警察學術研究學會之邀,我隨河南省政府應急專家組赴臺參加第二屆兩岸應急管理論壇,并考察了臺北市應急中心等重要地方。現就交流和參觀過程中所見所聞及一些淺顯的認識整理出來,與大家共享。
一、 臺北市應急中心建設情況
1. 場地
臺北市應急中心是獨棟6層大樓,可防7級地震,獨立供水,自備發電系統,樓頂建有直升機停機坪。災害發生時,周圍建筑物的倒塌不會影響它。其設計目標為“4不1沒有”――“地震不倒”、“水災不淹”、“通訊不斷”、“水電不停”、“救災沒有中斷”。
該中心除了一個可以容納50個座席(臺北市各個職能部門都有座席)的中央指揮大廳,還配置了首長指揮室(臺北市長)、休息室,資料室,協調室,多個會商室,工作人員休息室及半封閉的新聞中心(將記者限制在該區域)。
顯示墻中間是3X6X60寸的顯示屏,左邊使用LED顯示突發事件現場氣象信息和災害損失(死傷人數,經濟損失,其他損失等),右邊是顯示臺北市各涵閘的水位及排灌機井的開啟信息。每個職能部門占用一個座席,每個座席配備一臺電腦,一部數字電話,一個操作手冊,應急預案手冊及作業程序。
2. 通訊
對外通訊聯絡有四種方式。分別為:
1) 有線通訊;
2) 基于運營商的無線通訊;
3) 衛星通訊;
4) 微波通訊。
這樣,系統的可靠性將大大增加。
3. 應用軟件系統
臺北市應急中心處理的險種主要是臺風和暴雨。因此整個軟件的應用部分也是按此設計的。主要包括“防救災決策支持系統”、“防救災作業支援系統”、“防救災資源管理系統”和“應急門戶”。
4. 與各職能部門的互聯互通
中心已實現與各職能部門的應急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他們在制度上要求每個職能部門每月更新維護一次數據,保持數據的“鮮活性”。
5. 日常工作
該中心平時工作人員為10人。負責應急值守、數據維護和系統維護等工作。
6. 戰時工作
一旦發生事故災難,中心馬上通知指揮部領導和相關的職能部門,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內到達中心指定的座席,在指揮長的統一協調下進行應急處置。
7. 區縣應急分中心
臺北市應急中心除了與臺北市各職能部門的互聯互通外,還在各區縣建立了分中心。
8. 南投縣備災中心
南投縣備災中心是臺北市應急中心的備用中心,其系統配置和基礎設施與臺北市基本相同,平時以鏡像方式與臺北市應急中心的數據庫同步。一旦臺北市應急中心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比如大的地震、洪水等)不能正常運轉時,就會馬上啟用這個備災中心,同時指揮部人員將乘直升飛機前往。
二、 臺灣應急下一步重心
在與臺灣同行交流過程中,他們也介紹了他們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其一、加強應急演練;
他們已舉辦了交通防災訓練及演習、校園防災演練、醫療衛生防災演練及反恐演練。擬在此基礎上,增加輻射防災演練等。
其二、加強社區及家庭應急工作。
社區及家庭應急工作是政府應急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及美國FEMA積極推動家庭應急規劃指南,認為居家防災成功關鍵有以下四點。
1) 準備一個家庭災難應急包;
2) 建立一個家庭應急預案;
3) 確定本地的可以逃生的場所;
4) 演練家庭應急預案。
在社區安全與應急建設上,要以家庭應急為基礎,建立社區的危患排查系統、社區志愿者系統和社區教育及演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