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飄香。9月16日下午,“開創應急管理事業新局面——2019國家治理高峰論壇應急管理專題研討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
本次專題研討會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人民智庫、人民論壇網承辦,東方1956(北京)應急文化產業園課題合作,旨在加快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提高應急保障水平、推動應急安全教育融入社會發展全局、加強應急管理事業與相關產業的權威宣傳和推廣力度。
國務院應急專家組成員、中國應急管理學會、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應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北京市房山區文化產業協會與東方1956(北京)應急文化產業園等有關領導專家出席會議并參與研討,與會嘉賓主要圍繞“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助推應急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和“如何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應急管理事業推進應急產業健康發展”兩個議題進行了主題發言和深入研討,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副總編輯、人民論壇網總編輯陳陽波主持會議。陳陽波介紹,國家治理高峰論壇是人民論壇高端品牌論壇之一,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具體到此次研討主題,陳陽波稱,應急管理部是新近成立的政府職能部門,“應急管理”課題極具前沿性、引導性,也亟待深入研究、探討和全維度宣傳,于是國家治理高峰論壇應急管理課題組應運而生,本課題組將開展更為全面、廣泛的課題研究,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也將就此主題深入研討,希望應急管理領域專家持續關注、研究和支持。
國務院應急專家組成員、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副會長、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會長劉鐵民表示,應急管理部的成立為新時代應急管理體系標定了全新的起點,而中國應急管理事業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應急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還是理念、思維方面的,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改變中國人應急管理觀念,提升應急意識;二是政府要重視教化人民,提高人民的應急自救能力。
北京文投會副會長、房山區文創協會副會長、東方1956(北京)應急文化產業園董事長趙廣旭以“民營企業如何以創新發展理念共同參與打造公共安全應急產業”為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做好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站在應急事業新的發展起點上,民營企業有責任了解國家和國民的公共安全現狀,也有責任積極參與這件切實增進民生福祉、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民生大事。同時,應抓住應急產業新的發展機遇,積極推動應急產業發展。東方1956(北京)應急文化產業園將以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繼續以“普及國民安全教育、增強國民安全意識、提高國民應急能力”為服務宗旨,以“普及群眾為服務對象,以開展應急管理教育基地建設、傳播應急安全文化、普及應急安全知識、促進應急安全產業發展”為服務目標,大力推動應急安全教育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機關、進家庭,全面提升普通群眾突發事件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守護全民幸福安寧。
在隨后“如何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應急管理事業推進應急產業健康發展”研討環節,中國應急管理學會秘書長、教授王寶明等十位與會專家分別就此議題進行了精彩紛呈、深入淺出的探討。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秘書長、教授王寶明強調,第一,要推動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應急管理及相關學科的院系設置和學位教育,民營經濟可以將應急教育和科研作為投資方向;第二,要辦好應急產業園,國家和地方應出臺促進應急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例如減免稅、發放貼息貸款、設立專項開發基金等),鼓勵和引導民資進入應急產業,突出區位優勢辦好產業園區;第三,要建設國家級應急綜合研究科技創新基地和國家應急管理科技中心等亟需建設的領域;第四,要加強基層社區的應急科普宣教培訓工作,民營經濟可以更多關注應急游戲和應急演練(體驗)等市場競爭尚不充分且被受眾喜聞樂見的領域。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魏永忠指出,加強國民安全教育問題是當前特別重要的事情,每人都要主動學習安全教育。希望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平臺和應急產業園優勢,系統開展學習培訓,提高大家的應急安全能力,與各位專家共同推動這項利國、利民、利社會的應急和安全事業發展。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風險治理教研室主任游志斌就應急產業發展發表了看法,首先,在當前形勢下,要明確參與應急產業的定位和角色;其次,研究應急產業規劃過程中,要關注國際發展趨勢,具備國際視野,客觀看待國內應急產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并將其轉發為發展契機;再次,需要培育研發應急產業新技術和系列產品服務;最后,可以借助園區完成一些配套設施建設,比如園區的數據庫建設,應急管理能力需要通過物資、裝備、政府數據的鏈接才能夠找到有效信息。
生態環境部應急專家組成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金生指出,要把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立起來,物資保障大部分是由政府統一來做,如何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其中值得研究。目前,我國的環境應急處在起步、發展、共享、整合階段,高效率的生態環境管理對應急物資及服務的速度、效率、精度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未來,環境應急將以“政府引導、市場牽引”的方式,朝著“標準化、系列化、無人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方向前進。希望廣大民營企業中的有識之士積極參與,為我國環境應急事業作出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劉子瑛在發言中表示,應急管理事業屬于公共服務范疇,首先要說清楚公共服務到底對民營企業開不開放??傮w上講,政府在應急和安全行業并沒有限制國有還是民營,應急產業很多服務是政府購買的,包括社區治理等都是購買而來,并沒有限制民企,這也表明國家只會越來越開放而不會限制。
北京科技戰略決策咨詢中心研究員朱偉指出,要以科技驅動應急產業發展,在應急產業鏈上游,實施“政府主導的產學研聯盟”發展模式,政府主導型是充分發揮政府在應急產業領域的主導作用、借助政府的組織資源來推動應急產業化的模式;在應急產業鏈中游,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型”發展模式,龍頭企業帶動型是以技術經濟實力較強、有競爭優勢、有輻射帶動能力的市場主體為龍頭的模式;在應急產業鏈下游,實施“中小企業主導并與大企業共生”發展模式,直接面向用戶端和市場端,從市場化的角度來看,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充分競爭的市場結構更有利于這個階段創新成果的產出。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研究員張劍智表示,要提升企業環境風險意識,科學應對突發應急事件。首先,在應急管理過程中要加強部門間協作與信息共享,任何一個民營企業不可能直接掌握如此多的資料,需要民營部門在什么階段介入,介入之后得到哪些部門的何種支撐,這都非常重要。其次,應該成立專業化隊伍,應急管理部門的很多側重點和環保部門的側重點不同,與自然資源部、安全部門方面也各有不同,應急安全管理是系統工程,需要成立專業化隊伍,這樣編寫修訂的教材才會更加行之有效,可以把更多的信息傳遞給公眾。最后,要科學應急,采用衛星遙感技術和無人機等新技術,增加科學研判的準確性,實現提前預警和應急響應,突發事件發生后,通過多部門(應急、環保、資源等)以及應急產業相關企業的高效協作,實現信息共享和聯動響應,能有效減少突發事件的不利影響。
應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新聞中心副主任孔晉華針對民營企業如何推進應急產業健康發展做了發言,她指出,第一,要加強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突破,提高跨界融合和綜合集成的水平,同時加快技術成果的應用和示范推廣;第二,應當建立系統布局、重點突破、梯次銜接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第三,可多領域、多層次地進行國際交流合作,開展技術上、標準上、檢測認證等方面的國際交流,這些對中國的應急管理、“大應急”的工作定位也是很好的借鑒;第四,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從長遠來看,人才隊伍分階段、分梯次,不同領域、不同范疇的人才隊伍建設也是下一步的探討方向。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培訓基地高級講師孫軍田在發言中指出,應急管理與救援裝備還需要社會統籌、整合和大踏步發展。國家一系列的調整與開放政策是指路明燈,但還需要應急管理行業人員的不斷努力。國家政策的落實需要腳踏實地的干,比如應急管理與救援裝備的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人與裝備的有機結合還需深入,全國各地裝備發展還不平衡,實戰需求與現有裝備之間還存在差距。